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支部动态丨本科生联合党支部开展“时代新人看中国”主题党日社会实践

    值此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叁中全会精神,重温入党初心,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联合党支部于2024年11月16日组织支部成员前往中法大学旧址、北大二院旧址和北京大学红楼等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场所,开展“时代新人看中国”主题党日社会实践活动。

    中法大学旧址

    中法大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所重要的高等教育机构,其成立和发展与当时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密切相关。它不仅促进了中法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而且是早期共产党人活动的重要场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北京的发展。中法大学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东西方元素,展现了独特的中西合璧风貌,历经百年沧桑,风貌依旧。

    党员同志们先后参观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专题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专题展”,重温有志青年寻求救国之策的热血岁月,重走从中法大学开始的救国兴国之路,重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红色篇章。

    北大二院旧址:

    北大二院旧址,也被称为原北大数学系楼。这座建筑建于1904年,采用砖木结构,共有两层。历史上,它曾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高等学府——京师大学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1919年后改称为北京大学第二院数学系楼。这里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活动。

    同志们有序参观了“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珍贵文物和多媒体展示,学习了早期共产党人的活动轨迹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了解了北京地区早期党组织的孕育、创立过程,以及其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的贡献。

    北大红楼: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在北大红楼的基础上建成,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近代建筑。1961年,北大红楼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大红楼同建党紧密相关,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我们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在建党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2021年“七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同志参观北大红楼、丰泽园毛泽东同志故居,并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叁十一次集体学习,强调北大红楼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

    同志们自行参观了“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在这个过程中,同志们不仅回顾了北大红楼所展示的中华民族伟大觉醒的历史记忆,而且体悟了北大红楼所蕴含的红色革命文化,领会了北大红楼所承载的五四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

    活动感想:

    常一彬:

    这次在参观中法大学旧址和北大红楼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之前没有见过的文物,它们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及革命前辈们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文物的背后,是无数为革命献身的先烈,是无数光荣且壮烈的历史事件。走在楼内,看着静静躺在玻璃背后的书籍和手稿,心中感慨万分。叁处参观地点并不大,花费一天时间就能看完,但是这一砖一瓦背后蕴含的历史和精神,却值得我们不断学习。

    安芮:

    踏入革命旧址,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置身其中,我们得以见证那个“觉醒年代”,重温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传播,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创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通过详实的史料和珍贵的文物,我们对从器物、制度、文化层面推动现代化的方案为何失败,引领现代中国发展方向的重任为何历史性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有了深入的理解。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自我革命能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必定为中国式现代化努力奋斗,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曾美谊:

    在中法大学旧址,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展览中的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先辈们寻求救国之策的热血与智慧;北大红楼内,李大钊、陈独秀等革命先驱的足迹清晰可见,他们在这里播下的马克思主义种子,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北大二院旧址的展览,则让我看到了新文化运动生动的历史细节。这些历史遗迹不仅让我对党的光辉历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让我深刻领悟到作为时代新人,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1

2024-11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