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2日,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纪委书记朱岩老师和2021级本科班主任侯耀文老师的带领下,我院2021级本科生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教育实践第一团第叁生产队的成员来到中国农业大学涿州教育实验场,开启了为期两天半的劳动教育之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金秋用年岁中明亮炫目的色彩,集聚着农人的丰收高光。在此丰收节到来之际,同学们走进田间地头,在劳动中感受乡土的气息,体味丰收的喜悦。
熟悉环境
9月22日下午,到达实验场后,同学们入住宿舍整理内务,自主熟悉周围环境。
开班仪式
中国人民大学2021级劳动教育实践第一团开班仪式在实验场稼穑楼举行。中国农业大学涿州教学实验场党委书记李克江向同学们表示欢迎,希望同学们提高对此次活动的认识,积极参与其中,在劳动中锻炼意志品质,掌握劳动技能,感受劳动快乐。仪式结束后,李克江教授为同学们讲授了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劳动教育实践第一课。
劳动教育交流会
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举行劳动教育交流会。班主任侯耀文老师提醒大家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劳动的相关论述、劳动在当下的开展及其意义等方面进行思考。同学们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侯耀文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点评,现场掌声阵阵,气氛热烈。
创新·现代农业
9月23日上午,同学们走入蔬菜大棚,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挖沟、撒种、施肥、培土和浇水,合作种下了快菜和圆白菜。
拖拉机的酷飒撞入眼底,十足马力带来的“推背感”更是神奇。随后,同学们又体验了驾驶拖拉机。坐上拖拉机,视野更加开阔,与眼前画面一同广阔的,还有科技助推农业发展的图景。
丰收·农业收获
9月23日下午、24日上午,同学们来到地里进行采摘。采山楂、挖红薯、择花生、摘毛豆、摘玉米、拔萝卜......丰收的喜悦和亲自动手的满足感,与沉甸甸的作物一起,装满了一个又一个口袋。同学们第一次知道,原来萝卜刚破土而出时的模样是那么的可爱,原来刚摘下的水果玉米生吃也是如此的甘甜。
联欢晚会
9月23日晚上,结束一天的田间劳作,劳动教育联欢会在实验场的勤体馆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朱岩演唱了歌曲《鸿雁》,以悠远的意境展现了辽远的秋日风情和辽阔的草原风貌。
耕耘·大田种植
9月24日,一阵小雨送来了丝丝凉爽,大家的劳作热情依然十分高昂。这一天,同学们体验了大田种植油菜和小麦。开始之前,指导老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作物的有关知识和种植注意事项。正式耕作中,同学们学习体验了锄头和钉耙等农具的使用方法,从挖沟开始,播种、施肥、填土,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同学们干得热火朝天。
认知·动植物品种
热络了双手,也要活跃脑袋。9月23日和24日下午是动物和植物认知课程,同学们得以与鸵鸟、火鸡、鹅等动物“面对面”,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并感受了亲手给鸵鸟喂红薯的新奇有趣。
在老师的耐心讲解下,同学们学习了刀豆、荷包豆、豇豆等豆类,亚麻、苎麻、蓖麻等麻类还有其他多种类型作物的特点和区别,增进了对农作物品种的了解和认识。
追源·传统农艺
9月24日下午主要是传统农业技艺认知体验课程。同学们先是体验了玉米脱粒机的使用。手柄摇动,金黄的玉米粒便倾泻而下,“啪啦啪啦”的响声清脆,也拨动了大家的雀跃心情。
同学们将脱好的玉米粒倒入石碾和石磨中,两叁人合力推起碾棍、转起石磨,一圈一圈地碾磨,直到看到在碾砣下碾轧好和在磨膛中流露出的玉米粉末。石碾和石磨是旧时用于粮食细加工的大型工具,它们厚重无言的外形也述说着我国劳动人民的坚实步伐,象征着他们的坚韧品格。
同学们还体验了踩水车和用水井打水的传统技艺,用自己亲手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洗的黄瓜,仿佛最是甘冽。
结营仪式
9月24日下午,结班仪式在实验场稼穑楼举行。仪式上首先播放了本次劳动教育活动的总结视频。视频记录了同学们从出发到开展最后一堂课的全过程,展现了这次活动的丰富内容和多样形式,引发了同学们的回忆和不舍之情。中国农业大学涿州教学实验场场长段刘伟勉励同学们牢记此次劳动教育实践中的收获,将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我院杨子扬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在仪式上发言。
田野当教室,劳动中长学识。同学们从北京中关村来到涿州实验场,从都市深入田间地头,在两天半的劳动教育活动里,“动动手、流流汗”,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养成劳动纪律,增强劳动本领。
在此金黄丰收时节感受秋分、体验劳动,相信同学们能从生生不息、春华秋实的农耕文明获取力量,将劳动的喜悦和追求全面发展的动力一同装进不断前进的行囊。
版权所有 ?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