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由中国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教学与研究》、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国人民大学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理论学科青年学者论坛第37期“‘两个结合’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人文楼十层高精尖会议中心顺利召开。
中国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院长郗戈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党委书记王海锋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培永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室副主任杨洪源研究员作主题发言,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董彪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韩蒙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董键铭副研究员等9位专家学者作为与谈人参与对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政法分社副社长牛晋芳编审等学术媒体代表及50余名校内外师生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由中国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副院长王衡副教授和中国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王莅副教授主持。
主谈环节:
在主谈环节,中国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郗戈教授聚焦“两个结合”的内涵,从四个角度指出了进一步体系化、学理化推进这一议题研究的方向和思路。一是如何在历史纵深和多维视野中看待“两个结合”这一文明实践和现实运动,二是“两个结合”如何实现现代化一般规律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中国特色的统一,叁是“两个结合”如何推动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四是“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如何打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随后,郗戈教授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专业研究角度探讨了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第二个结合”。他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叁形态理论分析了“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基础,根据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平衡性探究了“第二个结合”的客观依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的统一性考察了“第二个结合”的主体动力。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王海锋教授谈到要把“两个结合”作为方法论原则来思考,并以此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在这种视域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思考就变为从总体上重新理解、阐释乃至建构马克思哲学的问题。他将马克思哲学理解为一种社会哲学,认为马克思哲学瞄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型,突显了马克思哲学对社会逻辑的揭示。建基于对现实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化阐释之上的马克思哲学建构,突显了马克思哲学对于社会问题分析的深刻意义。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培永教授指出,对于“两个结合”的理解要从其原理性和现实性两个方面进行把握,尤其是“第二个结合”,更需要从其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两个方面进行深刻理解。同时,他还强调“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思想解放,其深层次的含义是不仅要在理论发展过程中实现解放,更要在个人的思想观念深处实现解放。最后,他提到,“第二个结合”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在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的过程中,摧毁了封建等级制度,树立了公平正义的观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杨洪源研究员提出了一个前提性问题,即如何重新审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定位。他指出应当将“两个结合”置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及其理论创新发展史中去考察。要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律,尤其是以文本为基础的思想史的研究方法。由此,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依次理清标识性概念或重大命题、基本原理、理论,阐明“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所具有的突破性原理贡献。此外,他特别谈到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还有非常多有待去破题的重大问题,在破题的过程中,也会引申出整个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阐释的根本依据和重要内容,这些内容有待大家共同去探索。
对谈环节:
在对谈环节,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董彪研究员回应了几位主谈人谈到的问题,并指出在“两个结合”的提出过程中,中国具体实际的内涵呈现出了从广义到狭义的变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得到了突显。同时他指出,“第一个结合”和“第二个结合”的提出具有先后顺序,这是由于理论的发展具有“从后思索”的特点,党的理论创新是在时代和实践获得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此外,“第一个结合”和“第二个结合”的关系在形式上是分离并列的,在内容上是交叉互补的,在实质上是递进涵养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韩蒙副研究员从原理、历史和社会叁个维度重新梳理了“两个结合”,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面对时代问题时的价值选择和行动导向。在原理维度,他重温了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有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的论述,指出了“第二个结合”的背景和任务。在历史维度,他特别强调,如果说中西之争是自然出现的问题,那么古今之争则可能是建构出来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反思。在社会维度,他探究了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理论研究者从思想解放、文艺工作和文化使命这些方面应该如何行动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董键铭副研究员从哲学观念变革的角度来思考“第二个结合”。他指出,“第二个结合”所面临的现代化转型问题,在西方也曾出现,二者是存在共性的。在对这一共性进行比较的基础之上,他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提出了要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建立一个“有我”的哲学思考,落实到中国实际,就是要将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融入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中去。最后,他强调“第二个结合”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它不仅能够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还能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破解人类历史性难题的要素,从而构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中国人民大学兰洋副教授首先反思了中国最初接触西方文化时产生的调和论或两极化的两种文化方案,但他认为这两者都是不健全的,它束缚着中国人对文化乃至民族未来道路的判断,体现了传统思维方式。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才逐渐找到了锚定古今、面向未来的健全的现代思维方式,也就是当前所说的“两个结合”。接着,他谈到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心态的叁次转变:从文化自省到文化自觉,再到文化自强。当前,我们以“两个结合”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以新的文化生命体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不仅要为中国而且要为世界贡献出一种新的理论、模式和道路,这也是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共同任务。
中国人民大学刘进伟副教授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从四个方面谈到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第一,在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始终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第二,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有着复杂的历史演变历程,“第二个结合”的提出从方向性上体现了当下我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第叁,“两个结合”提出于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是基于我们对中国道路的坚定和自信。第四,“两个结合”是同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伟业密切联系的,要在历史时空中来思考这一理论成果的演进过程。
中国人民大学陈明琨副教授围绕“两个结合”和“中国式现代化”两个关键词,将研讨主题引向具体化。他强调了一些以往较为忽视的问题,比如在“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中“简单”一词的深意,“两个结合”中包含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主体内涵等等问题。他尤其指出“两个结合”是主体、客体、介体、环体构成的新的统一体,并且在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中谈到了“两个结合”的起点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的起点和终点问题以及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模式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侯耀文副教授主要围绕“两个结合”与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这一主题,对两个结合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思考。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是“两个结合”与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是“两个结合”与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经历了哪些阶段、取得了哪些标志性成果、积累了哪些经验?第叁个方面的问题是“两个结合”与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现实境遇、重要意义是什么?第四个方面的问题是“两个结合”与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逻辑是什么?比如,如何在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过程中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等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张当博士对“两个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深刻反思。他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出发谈了叁点思考:第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结合;第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能够结合;第叁,“两个结合”不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符合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在当代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历史唯物主义不仅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同样也重视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这一点也使得我们在理解“两个结合”问题上有了更多重的维度。
中国人民大学单文鹏博士以文化学研究的视角,从叁个方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问题。第一,两者具有共通的理论特质,文化本身具有的共通性前提,使得两种独立的文化体系能够相遇、结合、互通、融合。第二,两者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两者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等诸多方面有着跨越阶级、跨越时空的相近价值导向。第叁,两者具有共融的创新空间,两者的高度契合植根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具体而鲜活的发展进程中。最终,两者的高度契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有机结合、有效贯通、深度融合。
在热烈深入的主谈和对谈环节之后,中国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王莅副教授对此次论坛中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和热烈讨论作了简要总结,并向全体与会师生的支持表示由衷感谢。至此,中国人民大学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理论学科青年学者论坛第37期“‘两个结合’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圆满落幕。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理论学科青年学者论坛以前沿问题、前沿研究、前沿互动为宗旨,通过搭建资深教授、青年教师与研究生的高端常规交流平台,以期促进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理论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力量整合,加强学科队伍代际传承,提升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体性视野,推进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至今,论坛已成功举办37期,在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理论及相关学科师生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版权所有 ?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